×
晋中学院学报

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研究

随着清政府的衰落,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地入侵中国的经济,掠夺中国的财富,中国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,不被列强欺压,开始兴办自己的企业,发展壮大民族经济,开展了“洋务运动”,全国各地的民族工业开始萌芽,自此拉开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序幕。

一、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背景

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,清政府已濒临崩溃的边缘,一些封建官僚萌发了要“自强”的思想。从1861年开始,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“洋务运动”(1861—1894),中国近代工业才开始萌芽。

光绪三年(1877),李提摩太来到山西赈灾,会见山西巡抚曾国荃,并向他提出一个“西化”山西的方案,但被曾国荃拒绝。[1]70四年以后(1881年),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,尝试举办洋务事业,其在光绪八年(1882)在太原创办了令德堂,培养了一些新式人才。[2]68光绪十七年(1891)胡聘之任山西巡抚,在其任职8年内兴办各种工厂[3]25。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萌芽。在晋中地区最具代表的是纺织工业,主要以晋华纺织厂的发展为代表。晋华纺织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、发展、低谷、复苏四个阶段。

萌芽期(1919—1924):1919年,阎锡山在其叔父徐一清的帮助下拟筹资150万银元,以一百元为一股共15 000股,在榆次城北门外成立“山西晋华纺纱股份有限公司”。随着资本的不断累积,到1924年6月1日晋华纺织厂正式开工生产,并同时改名为榆次晋华纺纱厂(晋华纺织厂编《生命的历程·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—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》,2002年)。

发展期(1924—1937):1929年,晋华纺纱厂扩存股本到300万元(银币),并扩建厂房,增加纱锭,设备也在不断地补给更新,到1934年,除租赁祁县织染厂外,晋华成为共同拥有纱锭41 744枚、布机480台、毯机4台的全能纺织厂。1935年11月随着上海技术人员的输入,晋华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,1937年春季增加线锭1 504枚,成为旧晋华产量最高的年份(晋华纺织厂编《生命的历程·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—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》,2002年)。

低谷期(1937—1945):1937年10月3日晋华由日寇实行军事管理,改名为“军管理第十二工厂”,主管者为“东洋纺绩会社”。1942年改归山西产业株式会管理,更名为“榆次纺织厂”。八年抗战期间,日本侵略者从该厂榨取巨额利润达51 577 004日元,相当于24个晋华纺织厂。厂里许多设备损坏严重,陷于瘫痪(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《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》)。

恢复期(1945—1949):1945年晋华被国民党接管,直属山西省西北实业公司。1948年7月18日榆次解放,晋华恢复生产。1949年9月开出纱锭26 000枚,布机492台,当时的工人全部就业。全年共生产棉纱1.23万件(2 232吨),棉布340.19万米,棉毯4 800条,总产值(以1957年不变价计算)为946.93万元,占1937年的38.23%(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《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》)。

二、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优势

晋华纺织厂从艰难地创办,逐渐地发展,到跌入谷底,后逐渐恢复,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经历了一些发展和变化。生产技术主要包含5个方面:厂房建筑、生产设备、生产工艺、动力供应、原料分析;经营管理包含3个方面:销售管理、经济效益、人员分配。

(一)生产技术

1.厂房设备齐全

一战后,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,车间厂房也由以前的砖木改为钢筋水泥结构,除限于地面和其他原因偶有二层或三层外,均为锯齿式平房。晋华聘请英籍工程师李密度设计厂房图纸,采用当时流行的单层锯齿形厂房,绝大部分采用混合结构。

晋华共有8个库房,其中1—5#库为成品库,6—9#库为原棉库。成品库采用普通的砖混砖木结构库房,顶上有透气孔,窗户开在右侧面,采光较好;原棉库面积要较成品库大一点,库房门设计呈欧式风格,更为独特的是窗户开在房顶,每座库房均有7扇窗户,库房前部房顶各有两个样式别致的透气孔。

表1 1949年晋华纺织厂原有建筑面积 单位:平方公尺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厂房..67仓库6599.69办公室2580.69住宅.08学校465.32医疗机构71.9其他8567.82总计..43

由表1可以看出,晋华的生产及配套设施较为全面,建筑布局比较合理,除厂房主要部分为混合结构外,其余均为砖木结构,且建筑风格各异,其中会议厅为典型的欧式风格,其余建筑较好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风格,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思想。

上一篇:再议太原与晋中的同城化发展
下一篇:晋中综合试验站在左权召开蜜蜂养殖现场培训会

Top